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德國啤酒節的”衣食住行”(二)

德國啤酒節的”衣食住行” (二)


坦白而言, 啤酒節重點在於拿起啤酒,感受場內一片歡樂氣氛,而不在於嚐美食。且場內食品比一般小食店要貴。一份香腸要€3.5,還是吃不飽,所以窮背包客如我頂多買一客熱狗充飢。到外面才大快朵頤吧。

大鑊炭爐烤腸

啤酒屋內一片歡樂氣氛,但長期滿座,最好訂座...(不諳德文的朋友或許要潛入了)

色彩斑斕的大熱心心薑餅(Lebkuchenherzen),啤酒節icon。一般是男生對女生示好的必買,上面寫上如" ich liebe dich( i love you),"Schenk mir dein Herz"(send me your heart), 女生便掛上頸上巡遊,情況即如情人節送花一般。防腐日期可達5年。塊餅硬如鐵餅,味道嘛..嘿嘿!自己想像。但不要送我。

似乎燒了好一段時間,應該變魚乾了...

€3.5的熱狗,其實真的沒啥特別

女生不太好啤酒,可考慮Radler( beer+sprite)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德國啤酒節的”衣食住行”(一)

許久沒有在這裡撰文,適逢香港的德國啤酒節,雖然德國的啤酒店在每年9月中至10月3日國慶日舉行,不知為何香港由十月中才開始,但這也好讓我回味一下真正Oktoberfest的"衣食住行"



大家可能會留意德國啤酒節的廣告有位金髮美女穿上一襲漂亮的傳統服飾, 德文為dirndl,正確一點,是巴伐利亞郡傳統的服飾。白色襯衣、背心及膝裙,還有一條圍裙,是為最傳統。然而,隨著時代巨輪,款色五花八門,裙子越來越短、領口越來越低,襯衣不單是白色、還有格子、黑色、粉紅...當然價錢也不菲,一式三件的dirndl動輒上百歐元,一年光穿一回也實為破費。男裝則為白裇衫配一襲及膝皮褲,長襪配皮鞋。個人覺得個子不高以及有啤酒肚的男士穿起來甚為滑稽,認真考起。

德國友人推介了以下網站,專營傳統dirndl,不買,也可觀摩觀摩。

http://frankonia.de/

那麼想應節又不想破費又如何呢?有背包友曾提議買回來穿一天然後退回(德國的百貨公司一般有7天至一個月退貨),但我真的做不到,每個香港人也這樣,豈不有辱香港人的名聲?另一途徑是二手店,相信大城市內應有不少二手店售賣dirndl,質素也不俗的。然而,當時的我待在一個邊境德國人渡假小鎮Bodenmais,二手價格也貴得令人咋舌。最後決定--網上拍賣。本人正為了一襲平價dirndl 在ebay.de bid了兩個月,尤其在不諳德語的情況下,甚為艱苦,不斷輸入dirndl搜尋,然後不斷用google translate翻譯;落bid後又要跟其他德國買家競爭,尤其在啤酒節前兩個月,競爭極度激烈,幾度只差€1飲恨。然而,經過一番苦戰,最終連郵費用了€22買了一式三件的dirdl回來,可以在啤酒節穿上了,yeah!

待續 ...





其實德國女生穿的都很好看,又有身材,又不惜工本呢!
盛惠€22用來應節也不錯哦
穿上dirndl令我認識了金髮美女...哈哈哈...
由於實在不多亞洲女生穿dirndl,他們都會主動前來跟我拍照,好不有趣。
啤酒節的馬車車伕,多帥氣的鬍子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一瓶有機蘋果醬的誕生

友人叔叔在德國邊境有個小果園,園內每逢九至十月,盛產蘋果,分了小部份給友人,數量竟也有七、八十個,他再分了三十多個給我;一個人總吃不完,有機蘋果卻不能久放,於是靈機一觸---找個星期六,製作有機蘋果醬!


蘋果果醬

材料:
蘋果500g(去皮淨重),細紗糖150g(約是蘋果重量的30%),
檸檬汁30g,清水30g,

步驟:
1.蘋果去皮去芯切成扇形薄片
2.將檸檬汁及砂糖加入蘋果片中混合均勻
3.混合均勻放置2個小時
4.將清水加入,放在瓦斯爐上使用小火約熬煮12-15分鐘
   (熬煮的時間視實際情形適當增加)
5.煮的過程中可以用鏟子稍微搗一搗使得蘋果中的膠質更容易煮出來
6.煮至蘋果呈現透明濃稠狀即可 (中間不時用木匙攪拌避免燒焦)
7.放涼裝至乾淨玻璃瓶中放冰箱冷藏保存

(摘自網友食譜)

樹上摘的有機蘋果

用了蜜糖取代白糖,味道更清香;但蜜糖要最後加,不能加熱太久,否則會變酸。

切了十多個蘋果,手也酸了

煮了半多小時,大功告成!

完成了竟乍現彩虹...   

P.S.
1. 剛完成熱騰騰的蘋果醬入瓶後立即倒轉,可有抽真空之效,可保存更久。
2. 蘋果醬用來拌乳酪、製作蘋果批、塗麵包等,滋味甚佳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再夢遊德國


再夢遊德國


完成幾近兩年的工作假期,遊遍印度、尼泊爾、又接續德國的工作假期,足跡遍歐洲。現下又再次投入朝九晚五點半的香港打工仔生活,是有點不慣待在辦公室的生活,尚在適應中,又不免回憶起德國的時光。要是我待在德國學德文的話,這時我應該上課中,跟同學柴娃娃的講德文,但更多是在說英文,想想下課後到哪兒吃件蛋糕配咖啡。早前facebook看到舊同學相約在柏林的公園野餐。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草地,還有熟悉的餐盒,可惜我人已在香港的辦公室了。早前幫老友backpacker當受訪者完成他有關工作假期迷思的論文,自己也又有另一番體會。


工作假期經驗=工作上的自我增值



進行訪問期間,小妹正處於搵工階段,也有擔心自己兩年所謂的外國體驗,究竟僱主是否認同?然得到兩次比較正式的面試後,僱主對我的經驗也是正面的,起碼沒有懷疑小妹工作的穩定性,而且也很好奇我在德國的生活和學習。前者乃某間國際學校,後者仍某八大院校之一。最終受聘於後者,也很高興三位面試官也看中我的工作假期經驗,可以向學生分享,而且覺得小妹的英語表達能力佳和獨立性強,所以最終獲聘成為他們的團隊之一。分享自己的經驗是希望有心參加工作假期的年輕人不要怕回來失業或職位條件下降。「玩」,也可以是自我增值。其實一年的時光一瞬即逝,與其發夢,不如行動,加入工作假期的大家庭。(熱烈支持!!)


柏林的生活就是吃個乳酪,跟朋友聊聊天。Life in Berlin--tea times with friends



睇得唔食得的cup cake( for display only>.<)

逢星期六的活動, Visit and feed my old friends every Saturday--Swans in Mueggelsee

踏踏單車。Riding bicycle is my favourite hobby in Germany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另眼相看的立陶宛(二)--十字架山的大冒險

在晴朗的十架山下

據之前在旅館遇上的香港背包客,他們到達時正值滂沱大雨,又濕又冷,可能只有1-2度,結果到達後不到半小時便打道回府,實是可惜。所以有心的背包客囑咐我有機會一定要到,尤其好天氣的話。

是的,我出發前對十架山其實是幾乎一無所知,只因為好天氣,所以到效外看看。但回來再找資料,發現十架山(Hill of Crosses )最早始於1830年,那時也只有一百多個十字架,用來紀念當年起義欲推翻沙皇政權的死難者;經歷第一次、二次世界戰爭以及冷戰時期蘇共政權對立陶宛人民的迫害,十字架的數量暴增至55,000個。時至今日,保守估計數量以超過十萬個,數量每年仍不斷遞增,十架山之名當之無愧。也成為標誌著立陶宛人的希望、堅毅及對和平的追求。

然而,從首都前往位於立陶宛北部的十架山,需起碼三個多小時。先從市中心坐巴士到城市Siauliai,車程兩小時;其後於同一巴士站找12號巴士,於Domantai站下車,車上和車站也不會有指示,請司機哥哥溫馨提示。但一副遊客相如我,旁邊的乘忙不迭推你下車,憑信心就是了!

下車還要走2公里路程,沿路寬闊,大樹成蔭,不趕時間也不賴的!可惜我還要趕15:00班次回程,也只好競步走了!

十字架山,並不是真正的一座山,而十萬多個十字架堆成的小山丘。火

十字架山的意義--立陶宛人的堅毅和信念

上山的路

同行的中國背包友

地方淺窄,請勿跪求

每個十架也充滿不同國家的特色

猶太人在二戰時留下的,只有無數的十架

十字架上的小十架,可能已沒多餘地方再多掛了

紅黃色的十字架會是來自西班牙嗎?

看到無數的十架,心情是沉重的。究意每個十架背後是背負多少人的血淚呢?當然也有不少是遊客留下的紀念品,但在一遍十架的海洋中,心情很難興奮起來。
 再來順風車大冒險

根據手上的巴士時間表,下班巴士將於15:00到達,我在途中遇上的一位中國留學生,那便14:30一起離開了。因為那是一段大直路,盡頭便是巴士站,所以前方經過的車輛也看得很清楚。當走到一大半路程,那還未到14:45,遠處看到一輛巴士埋站,心想,應是其他巴士吧!然我們由14:50等到15:15。不對勁,真的不對勁,我們很可能錯過了那班巴士...

那時,人在曠野,氣溫4-5度,風速應達強風程度。舉目無車,何況是的士?更沒有其他遊客或本地人。而下班巴士是16:30 ,難度要在路邊乾等一個半小時?我等到車也可能冷病了。好,是時候發揮背包友的冒險精神--截順風車。那中國女生存疑,但因為上次我自個兒在Slovenia已成功兩次,今趟還有人作伴,更發膽大。其實在一條車子也不多的公路上,見到一輛車也難,何況願意停下來的順風車?但我更不願乾曬乾吹致病呀!

豎起拇指,大膽踏前半步,不消兩分鐘,已有位好心的叔叔停下來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I'm sorry , we just missed the bus to city centre, but the next bus will arrive on one and half hour after...."
"OK, come come"

就這樣,不消30秒,他就載了我們,感謝主呀。他樣子大約是五十多歲,但原來已有孫兒,他還笑說
”Haha..that's funny experience, I've never tried that before, today I must tell my wife..."

他還直接載我們到巴士站,可能這趟比坐巴士還更快,我們也很順利各自回到Vilnius 和Riga。可惜他在車上我們沒有合照,但立陶宛人的熱心,仍記在心中。


走出公路拍照也不會被車撞倒,車子實在少得可憐...

是的,這個就是巴士站,不說不知,說了也不會知!唯有以樹為記吧









另眼相看的立陶宛(二)--十字架山的大冒險

在晴朗的十架山下

據之前在旅館遇上的香港背包客,他們到達時正值滂沱大雨,又濕又冷,可能只有1-2度,結果到達後不到半小時便打道回府,實是可惜。所以有心的背包客囑咐我有機會一定要到,尤其好天氣的話。

是的,我出發前對十架山其實是幾乎一無所知,只因為好天氣,所以到效外看看。但回來再找資料,發現十架山(Hill of Crosses )最早始於1830年,那時也只有一百多個十字架,用來紀念當年起義欲推翻沙皇政權的死難者;經歷第一次、二次世界戰爭以及冷戰時期蘇共政權對立陶宛人民的迫害,十字架的數量暴增至55,000個。時至今日,保守估計數量以超過十萬個,數量每年仍不斷遞增,十架山之名當之無愧。也成為標誌著立陶宛人的希望、堅毅及對和平的追求。

然而,從首都前往位於立陶宛北部的十架山,需起碼三個多小時。先從市中心坐巴士到城市Siauliai,車程兩小時;其後於同一巴士站找12號巴士,於Domantai站下車,車上和車站也不會有指示,請司機哥哥溫馨提示。但一副遊客相如我,旁邊的乘忙不迭推你下車,憑信心就是了!

下車還要走2公里路程,沿路寬闊,大樹成蔭,不趕時間也不賴的!可惜我還要趕15:00班次回程,也只好競步走了!

十字架山,並不是真正的一座山,而十萬多個十字架堆成的小山丘。火

十字架山的意義--立陶宛人的堅毅和信念

上山的路

同行的中國背包友

地方淺窄,請勿跪求

每個十架也充滿不同國家的特色

猶太人在二戰時留下的,只有無數的十架

十字架上的小十架,可能已沒多餘地方再多掛了

紅黃色的十字架會是來自西班牙嗎?

看到無數的十架,心情是沉重的。究意每個十架背後是背負多少人的血淚呢?當然也有不少是遊客留下的紀念品,但在一遍十架的海洋中,心情很難興奮起來。        
 再來順風車大冒險

根據手上的巴士時間表,下班巴士將於15:00到達,我在途中遇上的一位中國留學生,那便14:30一起離開了。因為那是一段大直路,盡頭便是巴士站,所以前方經過的車輛也看得很清楚。當走到一大半路程,那還未到14:45,遠處看到一輛巴士埋站,心想,應是其他巴士吧!然我們由14:50等到15:15。不對勁,真的不對勁,我們很可能錯過了那班巴士...

那時,人在曠野,氣溫4-5度,風速應達強風程度。舉目無車,何況是的士?更沒有其他遊客或本地人。而下班巴士是16:30 ,難度要在路邊乾等一個半小時?我等到車也可能冷病了。好,是時候發揮背包友的冒險精神--截順風車。那中國女生存疑,但因為上次我自個兒在Slovenia已成功兩次,今趟還有人作伴,更發膽大。其實在一條車子也不多的公路上,見到一輛車也難,何況願意停下來的順風車?但我更不願乾曬乾吹致病呀!

豎起拇指,大膽踏前半步,不消兩分鐘,已有位好心的叔叔停下來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I'm sorry , we just missed the bus to city centre, but the next bus will arrive on one and half hour after...."
"OK, come come"

就這樣,他就載了我們。他樣子大約是五十多歲,但原來已有孫兒,他還笑說
”Haha..that's funny experience, I've never tried that before, today I must tell my wife..."

他還直接載我們到巴士站,可能這趟比坐巴士還更快,我們也很順利各自回到Vilnius 和Riga。可惜他在車上我們沒有合照,但立陶宛人的熱心,仍記在心中。


走出公路拍照也不會被車撞倒,車子實在少得可憐...

是的,這個就是巴士站,不說不知,說了也不會知!唯有以樹為記吧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另眼相看的立陶宛(一)

前往立陶宛的緣起

立陶宛(Lithuania)屬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與波蘭、白俄羅斯接壤。這兒本不在我的旅遊大計中。不幸聖彼得堡飽受買火車票挫折,以為征服印度國營火車系統已是達神級,怎料俄羅斯才是終極一戰!買越境火車票櫃檯三個職員竟無一人懂英語。不懂也不打緊,我已網上搜尋所乘列車編號、出發及目的地、時間...她們一看,只是no no no,不解釋,也不工作!甚麼意思!可憐我已找了兩層,排了兩個櫃檯才找到原來有分國際線,但國際線是無人講英文。後面排隊的公公婆婆只對我苦笑,愛莫能助。最後只好打道回hostel,找職員去上網訂票,我不想再回去售票處面對那群no no女人了。hostel職員其實已下班,卻為我留下來處理訂票。弄了半天,因為該死的訂票系統不接受英文,只接受俄文輸入。好了!熱心助人的職員用我的英文名字拼音,用俄文音譯,輸入後卻又不能接續下一步!原來,俄國人的名字不會有四個字的,所以不能輸入超過三組字,但又一定跟護照的全名才是有效票!!!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買車票,卻落得一敗塗地,俄羅斯比印度國鐵更”強”,我服!!最後有好心俄羅斯室友第二天陪我去車站買,不用5分鐘搞定;也弄清由莫斯科前往華沙必須經白俄羅斯,沒有其他迂回路線,就算不下火車卻一定要簽証才能買車票,最後連莫斯科也放棄!也罷,我要去一個能懂英語的國家,一個明白我只是一個能說英語的遊客的國度!環看地圖最近的國家,又不用旅遊簽証...
立陶宛,我來了!

歡樂盡在立陶宛

相比俄羅斯,立陶宛人簡直英語達人。甫下火車,踏足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來到售票處買三天後到華沙的車票,職員一口流利英語,笑容可掬,還可用EC(徳國銀行的現金咭),一解我未有現鈔之困。臨別還主動指示我前往市中心的方向,我豈能不對這兒留下好印象?

立陶宛的名字給我的印象是「高大的白人打籃球很厲害」。須知籃球世界裡來來去去都是美國稱霸球壇;而歐洲除了西班牙厲害外,另一國家該是立陶宛吧!(其實我的認知只限收看奧運)除此之外,便要數亮晶晶的琥珀了!從火車總站緩步而下,一路指示清晰,英文標示,非常親切(可能跟聖彼得堡反差太大,眼下一切都是美好的!)想不到這裡的基建也如此簇新,馬路、大廈,幾可嗅到新刷的油漆氣味,怎麼一點也沒有被蘇共統治的痕跡?雖是歐盟,但眼前卻的確活脫脫是個西歐現代化城市的模樣!前東柏林地區還比這兒殘破呀!

復活節下的立陶宛

到埗時巧遇首天復活節假期,我也本擔心如歐國一般每逢公眾假期所有商店也關門休息,幸好他們也是挺勤奮,眼下的商店仍然開門營業,只是銀行兌換店都不營業,唯有櫃員機提款(立陶宛雖屬歐盟,卻非歐元國)。Hostel準備check in時,巧遇四名香港背包客,可惜他們也準備出發到其他城市,幸好留下一張地圖給我,還有前往十架山的時間表,真的太好了!

旅館女主人在復活節出遊,只留下一位女職員兼顧執房check in旅遊顧問等職責,但她真的非常熱心,英文又好!待其他背包客check out後,知道我零準備來了這兒便向我介紹了附近許多景點,食肆;更重要知道中午有個當地的復活節慶祝活動,當然好好拜會一下了。

維爾紐斯市內景點皆可步行而至,對於我這些沒有做資料的人來說實是福音,省回不少找車站坐車的勞累。前往慶祝活動的場地途中,陽光普照,沿著步行街,天主教堂、town hall、小攤販,好不愜意!顯得旅途急轉彎其實也算不上很壞,還有意外驚喜。要是仍留在莫斯科,大概仍在漫天風雪的俄文世界掙扎,反不及這裡自在,也許這次是一個「正確的意外」。

慶典的場地大約三個籃球場,有點像社區中心舉辦嘉年華。但見工作人員都很用心,很多動物扮相的可愛造型,還有掛上許多彩繪復活蛋,播著悠揚的傳統音樂,。為何耶穌復活跟復活蛋扯上關連?有說蛋代表新生命的開始,那可以理解。哪兔呢?真的不知道了。不過肯定的是小孩子萬分期待,因為攤拉遊戲開始了,「彩蛋填色比賽」、「答問題,贏彩蛋」,最有趣是滾彩蛋,小朋友先自己預備已填色的蛋,然後像草地滾球般滾到其他已置好的彩蛋,碰到彩蛋的,那枚便屬於你;碰不到的,你自已那枚便留下了。四方八面的小孩圍上一圈蹲在地上,我見有小孩滾了一籃皆不中,我也想哭了。圍著場地繞一周,盡是本地父母帶小孩來玩,卻未見遊客如我。有位工作人員見我一人遊蕩,主動走過來送我一枚彩蛋,說這蛋是帶來祝福。我好不感動,的確,能來到這裡參與其中,是旅途上的祝福!



從聖彼得堡到維爾紐斯的火車上,睡一晚,也算乾淨。



一張只有俄文和數字的車票,拿著它也不會知道你出發的目的地、時間、月台...

維爾紐斯的街道,竟如此簇新

亮麗光鮮的建築

復活節來了

色彩斑斕的復活蛋裝飾

刺激緊張的復活蛋比賽

復活蛋,代表祝福

大個兒也在爭?替小孩爭取而已,我幫你做証

送我復活蛋的嘉年華主持人

立陶宛兔女郎





載歌載舞的演出,全都是公公婆婆,比我更有活力,我會反省的


那和聲聽出耳油,encore encore!!